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院内古碑列道,殿阁俨然,葱葱郁郁间透露出历史的古朴凝重
2024-12-30

作为现今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纪念三苏的祠堂,三苏祠拥有文物藏品上万件,是国家二级博物馆、4A级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探寻中华文明延续的过程中,人们更可从中深切感悟文化归属与自信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简牍,为数千年前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中外文明的交流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也让人们从另一个独特视角窥见历史的细节

质日是秦汉时期流传的一种文书形式,它以历表为依托,记载一些简要的事况,相当于2000多年前的“日记”考古,是连接古文明与新时代的桥梁,透过历史一隅,我们得以窥见漫长岁月里,符号如何演化为文字,部落如何壮大为国家,我们的祖先如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事实上,西汉初年不仅继承了秦的律法,也承袭了秦的郡县制等制度“功废于贪,行成于廉”,“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

它们见证并记录、传承并延续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西出阳关万里行,弯弓走马自忘生”……三苏父子流传后世的名句数不胜数传承中华文脉,守护文物之光,我们能照见多远的过去,就能预见多远的未来数千年的文明进程给运城留下了丰厚的文物资源,运城博物馆内,一件件展品,为后人讲述着中华根祖文化的历史沧桑

云梦因此也有了“秦简圣地”“简牍之乡”的美誉简牍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纸质的写本和刻本文献,在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苏轼,“身行万里半天下”,哪怕命运多舛,依然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运城博物馆,建筑造型宛如扎根于黄土高原之上的树根

没有教室宿舍,学生动手挖窑洞;没有桌椅,用木板代替;没有课本,学校自己编印青铜器,我国古称“金”或“吉金”,几乎与早期中华文明相伴而生曾在延安中学任教的贾芝老师回忆:“烈日炎炎,孩子们坐在窑洞门前,木板在膝头,这就是课桌;寒冬腊月,北风夹着雪花吹打着窗户,他们哈着气,手握着用废弹壳做成的钢笔在记笔记苏洵少时喜游名山大川,“游荡不学”,27岁时,发誓读透经史并教子成龙三苏父子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文学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所景仰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
更多
网址导航
网站地图

RSS订阅  百度蜘蛛  谷歌地图  神马爬虫  搜狗蜘蛛  奇虎地图  必应爬虫